
为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,激发青春奋进力量,10月24日下午,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(法学院)历师232团支部于南通方志馆举办“厚植家国情怀,青春告白祖国”主题党团日活动暨“青马思想汇”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。学院张謇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若愚、团委副书记马策出席,历师232团支部全体学生、学生党支部党员代表、南通大学口述历史协会及张謇研学社学生代表共同参与,活动由团支书刘蜜儿主持,以“沉浸式研学+互动式共读”创新形式,引领青年学子汲取信仰力量。
活动在激昂的团歌声中拉开序幕。刘蜜儿以铿锵有力的开幕词号召青年学子以史为鉴、以学铸魂,坚定理想信念。张若愚在开场发言中深情寄语,他强调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,同学们要认真学习“五史”,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同时,他提到方志馆中陈列的史料与展品,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,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读懂信仰的力量,让青春与信仰交织升温。
红色文献《大浪淘沙——红报里的中国共产党党史》是本次活动的重要载体。该书收录近300份1917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珍贵红报,如《新华日报》华北版、《拂晓报》等,堪称党史“活化石”。在“师生共读”环节,四位师生代表从不同视角分享感悟:马策从学术角度解析红报史料价值,畅谈“红色基因的当代转化”;学生党员杨粲通过《新华日报》舆论战案例,揭示“笔杆子与枪杆子并重”的革命智慧;口述历史协会施文晰从“左祥云案”报道切入,展现中国共产党“打铁必须自身硬”的治党决心;张謇研学社的周子立展示了几份反映抗日战争的报纸,并感慨党和人民展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。
“以赛促学”环节中,主持人抛出问题,现场气氛迅速升温。师生踊跃抢答,掌声与欢呼声不断。当周子立准确答出“嘉兴南湖游船”时,马策老师点赞“青春与历史的同频共振”,让党史知识入脑入心,红色教育生动可感。
活动尾声,全体师生移步至方志馆的《壮丽史诗——南通地区抗日战争史专题展》展厅。张若愚化身专业导览员,引领大家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。他介绍,展厅运用多元形式,全景展现南通抗战历程。从早期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的艰难建立,到抗战中军民的顽强抵抗,再到胜利后的建设发展,南通人民始终坚定信念。一件件实物、一幅幅图片,见证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,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。

随后在恬园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,全体成员召开座谈会,同学们结合方志馆研学内容深度交流。学生党员刘永熙感慨,从红报“南通解放”报道到展厅张謇先生遗训,更深刻理解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。

此次活动是学院“青马工程”培养体系的生动实践,通过“读一本红色书籍、访一处革命博物馆、办一场主题团日活动”的“三个一”模式,构建起沉浸式、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新场景。
江海奔涌,青春扬帆。这场跨越百年的对话,让与会青年深刻认识到,在新时代背景下,家国情怀不应仅仅停留于情感层面,而应切实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探索“红色文化 + 专业特色”育人路径,引导青年学子找准坐标、勇立潮头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(图文:马策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