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25日,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董春林教授、博导,应邀做客我校人文社科“精进讲坛”(第十八场),作题为《史料挖掘与科研创新——从吏职化军将看大宋王朝》的学术报告。本次报告会由我校人文社科处主办、历史文化学院(法学院)承办。
董春林在报告中提出,史料挖掘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基础,能为研究提供丰富、真实的第一手资料,有助于打破既有认知局限。他以宋代“军将”“军大将”两类基层武职的史料挖掘为切入点,揭示大宋王朝在军事制度、吏治管理与社会治理中的深层逻辑,总体呈现如何通过深入挖掘史料,发现新问题、得出新结论,为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撑。具体通过出土文书、地方志、笔记小说及《宋实录》等多元史料,还原这些看似威严实则低微的军职群体:他们从五代藩镇牙将演变为北宋漕运押运的吏职人员,承担物资运输风险却无品级保障,常因事故倾家荡产。报告结合王安石变法中漕运改革、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对技术管理的记载,探讨宋代“以文制武”“重文轻武”政策如何导致基层武职吏职化,并延伸至科技奖励制度对水利、兵器创新的推动。从而,通过微观个案与宏观制度互证,展现史料挖掘如何突破传统研究框架,为理解宋代集权模式与文明成就提供新视角。并通过与师生的答疑交流,深入探讨了如何从史料中提炼选题、如何围绕选题搜集资料、如何运用史料论证选题等科研方法。
专家简介
董春林,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历史学博士、博士后。主要研究方向是唐宋史及中国文化史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,在以C刊为主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《内藏财政与宋代军事政治》《军事财政与宋代内藏财力流转》《北宋衙前役法考论》等40余篇,出版专著《政治文化重建视阈下的南宋初期诏狱研究》《宋代内藏财政研究》等多部。
(曹炎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