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,赓续党团共建红色基因,3月20日,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(法学院)组织师生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代表走进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,开展“法治护航青春路 先锋聚力育新芽”主题党团活动,以“党建+思政+法治”三位一体融合模式为青少年扣好人生“法治纽扣”。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石磊、学生处主任高峰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包永明,历史文化学院(法学院)党总支副书记、副院长袁小平,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丁净玉参加活动。
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庭丁净玉法官以“蔡某某故意伤害案”为镜鉴,结合刑事审判实务,她以“犯罪成本计算器”为比喻,剖析量刑标准与冲动代价:“从言语冲突到刑事立案,看似偶然的失控背后是法律责任的必然。”她特别强调:“这不仅是法律警示课,更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——法律天平不会为冲动倾斜,人生答卷上的每一笔都需慎思慎行,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价值选择。”
学院着力打造“党建+思政+法治”育人品牌项目,本次活动突出了“党员带团员、学长引学弟”传帮带的作用。党员与团员共同组建“法护青芽”实践团,在思政课堂上创新性打造法治情景剧场。通过同一案情的双轨演绎:当“失控线”中的蔡某某挥刀酿成三年铁窗悲剧,“理智线”里求助师长、依法维权的选择则铺展出向阳人生。双幕对照如重锤叩击心灵,让“一步错步步错”的警示超越法律条文,成为思政教育中“价值观抉择”的具象化呈现。
同步展播的原创法治短片《救赎之翼》,作为思政课堂的影像教材,通过“法律有尺度,救赎有温度”的叙事,引导学生在校园欺凌场景中作出正确价值判断。当屏幕里的主人公最终选择“运用智慧和法律向欺凌说‘不’”时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。短片结尾的“三不”倡议——“不参与霸凌、不沉默旁观、不害怕求助”,成为思政课堂上的价值共识。
活动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普法教育受益颇深,让法治的种子真正扎根在了青春的土壤里。同时,活动的圆满成功也受到了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。
以“党团红”引领“法治蓝”,让法治教育超越知识传授,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淬火。学院将紧扣“党团共建育新机”主线,持续以“红色领航”强化党团组织联动,深化品牌建设,把党团活动作为思政课堂的实践场域,让法治精神成为红色基因的时代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