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3日,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陆俊杰前往启东校区,以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”为主题,为历史文化学院(法学院)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讲授了一堂精彩的《形势与政策》课。
课堂上,陆俊杰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,系统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他指出,法治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,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。通过引用法理学中的经典概念,陆俊杰帮助同学们深化了对法治本质的理解,强调了法治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。
陆俊杰特别强调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、人民主体地位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及从中国实际出发等基本原则。这些原则不仅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,更为实践路径指明了方向。他指出,只有将这些原则贯穿于立法、执法、司法的全过程,才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,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。
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加快建设法治中国,陆俊杰结合多个生动具体的案例,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法治建设的重点领域。他详细讲解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、严格公正司法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以及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举措。这些案例不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,还让同学们感受到法治建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激发了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。
此次课程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深刻领会“立善法于天下,则天下治;立善法于一国,则一国治”的内涵,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法律视野,更为他们的法治学习和实践指明了方向,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法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同学们纷纷表示,通过此次讲座,他们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性和路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,也更加坚定了作为未来法律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大家一致认为,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,应当积极投身法治建设,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今后,历史文化学院(法学院)将继续致力于法治教育,以实际行动助力法治中国建设,培养更多优秀的法治人才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。 历史文化学院(法学院)领导班子旁听了授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