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南通大学“文物移动‘述’千年实践团”携手中华慈善博物馆,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古物有期·法蕴慈光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文物这一独特载体,实现历史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双重普及,为公众特别是小朋友们打开一扇通往过去与未来的知识之门。
活动在中华慈善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周灿致辞中拉开帷幕。周灿强调了慈善文化与慈善法对于国家、社会和民众的重要性,并表达了对深化双方合作的强烈愿景。他的话语不仅激发了现场观众的热情,更为整个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接下来的活动中,实践团成员阙君宇同学以慈善法为主题,结合博物馆中的慈善相关文物,为小朋友们生动讲解了慈善法的相关知识。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举手提问,展现出对法律文化的浓厚兴趣。
互动抢答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。大家积极参与,争相举手发言,现场气氛热烈、欢快而活跃。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法律知识,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此外,实践团成员董莹莹同学还以明代黄琉璃脊兽“獬豸”和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媒介,为小朋友们解读了法治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。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,小朋友们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,感受到了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不朽魅力。
在活动的最后部分,简宇洁同学带领小朋友们走进了春秋时代,通过吴王余眜剑和吴王夫差剑两把宝剑,让他们亲身触摸到了那段辉煌与荣耀并存的历史脉搏。小朋友们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,聆听着传奇故事,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。
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通过文物这一独特视角,南通大学“文物移动'述'千年实践团"与中华慈善博物馆共同搭建了一座连接慈善文化、法律文化与历史文化的桥梁。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着它们过去的故事,而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这些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共鸣与感悟。
未来,南通大学"文物移动‘述’千年实践团"将继续以讲述文物故事为使命,传承和普及历史文化,引导公众更加珍视和保护历史文物。他们相信,通过这些努力,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,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。